“
中石化和
中石油兩大央企之間的‘價格戰’,乃是主動參與市場競爭的表現。”多位業內人士不約而同對近期國內
成品油市場發生的變化給出了一致評價。
此次“兩桶油”間的價格戰,悄然始發于一個半月前,至今可謂戰況空前,更未有鳴鑼收金的跡象。在此期間,國家發改委6月9日宣布,即日起國內汽、柴
油價格每噸分別降低180元和175元。
在能源專家們看來,在全球經濟尚未回暖大背景下,中國應該抓住這一低油價的難得時機,加速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對成品油實行市場定價,構建與國際市場完全接軌的成品油市場體系。
民企介入價格戰
毋庸置疑,中石油和中石化手握充足油源,很少參與多由民營油企在一些地區主導的價格戰。但此輪“價格戰”中“兩桶油”正在充任急先鋒,而且戰火愈燒愈烈。
中石化德州石油分公司就借著“三夏”與德州市農機局聯手推出農機用油保供惠農活動,從6月1日至15日,全市84座
加油站0號柴油每升限時優惠1元。而在淄博市的部分中石化加油站,近來優惠力度更大達到1.2元/升,一些地方甚至出現2.3元/升的優惠幅度。
中石油也不甘落后,在河南等地出手應戰,紛紛打出醒目降價廣告吸引廣大客戶。據調查,中石油旗下駐馬店分公司針對農忙運輸,當地所屬加油站實施0號柴油價格直降優惠活動,直接讓利給消費者。
戰火持續擴大。據了解,中石化安徽池州石油公司在市區規模較大的幾座加油站實行“錯峰加油有優惠”活動,優惠幅度約每升0.3元。與此同時,中石油福建石油公司推出“助耕惠農”多項舉措,并在當地所屬加油站采用微信支付隨機立減等優惠措施。
此外,據隆眾資訊分析師薛群提供的數據顯示,浙江中石化國五柴油優惠1.6元/升,廣東惠州中石化汽油最高1.8元/升,中石油92#汽油降幅在1.2-1.5元/升,柴油每升降0.3-0.5元,個別地方能降到1.2元/升。據不完全統計,此輪“價格戰”,“兩桶油”柴油降幅平均1-1.2元/升區間。
“‘兩桶油’的‘價格戰’,也影響到當地的民營石油企業。針對成品油市場這一新變化趨向,我們主動調整了市場營銷策略。”山東京博石化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
位于濱州市的這家民營石油企業,從“兩桶油”開戰以來,一直密切關注市場動向,在“三夏”農忙到來時,也啟動各種優惠促銷活動,每逢周一和周五每升油降1元,而加10升贈1升。
據隆眾石化網分析師趙桂珍介紹,華東、華南等地民企石油企業,面對中石油、中石化采用大幅降價帶來的市場壓力,為了刺激汽柴油的走量,更紛紛出招應對,除去贈送水等實物以外,甚至小單也可以賒。
價格市場化或水到渠成
此輪“價格戰”由“兩桶油”主導且優惠幅度之大、持續時間之久,在近年來實屬罕見。“確實有價格戰,‘戰火’已波及華北、華東、華南”中化石油銷售公司總經理曾曉渝對記者表示。
值得關注的是,國際上,美國開發了
頁巖氣;在國內,石油生產出現過剩,成品油消費走低。
在曾曉渝看來,這些諸多因素疊加,皆對石油央企形成了巨大的挑戰。為應對來自各方的挑戰,實施壓價促銷,這是市場自發形成的,未來會成為常態。
事實上,就目前而言,“兩桶油”集中降價的現象還是屬于階段性,金聯創市場分析師王延婷認為“其實質更在于爭奪國內成品油市場份額”。
近年來,地方煉廠尤其是山東地區發展迅速,煉油能力不斷攀升,充足的油品資源為廣大的民營加油站帶來發展機遇,而發展勢頭強勁,更直接導致“兩桶油”危機感增強,通過考慮降價來防止市場份額流失。
截止到目前,國內煉廠能力已遠突破8億噸。“目前國內成品油供需失衡形勢較為嚴峻,零售市場亦倍感壓力。尤其進入2017年以來,主營單位零售市場銷量出現明顯滑坡。”王延婷分析說。
來自中石化公布的第一季度報告顯示,中石化成品油零售總銷量同比下滑3.47%,單站銷量同比下跌3.97%,中石油第一季度日子過的也很艱難。
不應被忽視的是,盡管零售市場面臨一些壓力,當前國內零售環節仍處于高利潤發展的黃金時期。據金聯創監測,5月份國內92#汽油理論零售利潤大致在1906元/噸,柴油理論零售利潤大致在1456元/噸,加油站利潤可觀,依然有利可賺。
對此輪“價格戰”,中國石油市場研究所所長戴家權人為,國家對成品油定價機制進行改革勢在必行,由政府制定最高零售價格逐步過渡為實行市場定價,這是必然趨勢尤。
價格改革對地方獨立煉廠及民營企業是有利的,而對中石油、中石化則會打亂傳統計劃調配的模式。兩大石油企業主動參與市場競爭,應對政府放開價格管制后的挑戰,適應油氣資源供應多元化,形成競爭機制,這不失為明智之舉。
當下,放開國內
原油價格和成品油價格的條件已經基本具備。“市場主體多元化了,資源來源多元化,競爭常態化,糾紛調解機制化,必然帶來價格市場化,或許發改委就該放權了。”
中國石油大學中國油氣產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董秀成坦言。
[
復制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