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C產油國在去年11月達成2008年來首份減產協議,從1月1日起的六個月,限制產量在3,250萬桶/日。不過,從目前減產的執行情況來看,產油國減產面臨的困難重重,而另一方面,美國卻不斷增加產量,以期在減產支撐
油價的環境中漁利。這使得油價前景依然堪憂。
目前市場的焦點集中在,OPEC在1月21-22日在維也納召開的委員會會議,這次會議將討論如何督察執行減產協議和就最終監督減產機制達成一致。
一、產油國執行減產困難重重
The 7:00’s Report的聯合主編Tyler Richey指出,“這項減產協議是脆弱的,如果某些OPEC成員國不遵守協議,而俄羅斯又不采取措施來在第一季度中放緩生產速度,那么到最后這整件事情將可能會變得分崩離析。”
1、投資者擔憂伊拉克增加產量。部份市場人士仍擔心,伊拉克減產的可行性。消息人士表示,伊拉克國家石油營銷組織向三位亞洲和歐洲買家提供2月全數的供應配置。如果將減產,將是來自伊拉克北部。
伊拉克石油部周一發布聲明表示,南部巴士拉(Basra)港2016年12月原油出口量達到創紀錄高位351萬桶/日。聲明指出,伊拉克石油部長盧艾比(Jabar Ali al-Luaibi)表示,南部出口量達到前所未有的高位,并不會影響伊拉克遵守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協議進行減產的決定。
瑞穗證券美國期貨分支董事Robert Yawger說,“有一些海灣國家實施減產,但看來其他國家的減產態度不堅定,伊拉克南部巴士拉港12月原油出口量達到創紀錄高位,暗示伊拉克可能是OPEC減產協議的第一道大裂縫。”
2、利比亞和尼日利亞不斷增產。匯通網此前報道,利比亞和尼日利亞這兩個OPEC成員國已獲得豁免,因此不必參與減產協議,它們一直都在提高自己的原油產量。
咨詢公司F
GE在一份研究報告中寫道,“利比亞和尼日利亞的原油產量很可能將在本月分別上升至70萬桶/日和170萬桶/日左右,因此我們預測OPEC1月份的實際總產量可能會接近于3350萬桶/日,而并非該組織設定的3250萬桶/日的官方上限。”
施耐德電氣的大宗商品分析師Robbie Fraser表示,“豁免于減產協議之外的
歐佩克(OPEC)成員國利比亞和尼日利亞將成為未來六個月時間里最需要關注的重要國家。”
3、伊朗不斷增加原油出口量。根據行業消息人士和數據顯示,伊朗出售了超過1300萬桶在海上儲存已久的原油,利用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減產之機奪回被西方制裁前的市場份額,并尋求新的買家。
根據消息人士和數據顯示,伊朗在近幾個月將原油出售給包括中國、印度和韓國的亞洲買家,以及包括意大利和法國在內的歐洲買家。
[
復制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