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6月環渤海動力煤價格回到400元/噸的關口后,煤價還在持續上升。
7月6日,秦皇島海運煤炭交易市場發布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環渤海地區發熱量5500大卡動力煤的綜合平均價格報收于414元/噸,6月29日-7月5日此報告期的價格比前一報告期上漲了13元/噸。
414元/噸的價格水平,較年初已上漲了43元/噸,漲幅達到了11.6%。且最近報告期內價格指數13元/噸的漲幅,是2013年12月下旬以來的最大漲幅,也打破了今年6月1日-6月7日創造的10元/噸的年內最大漲幅記錄。
多位業內人士分析稱,此輪煤價上漲的原因在于,去產能政策嚴格執行下,煤炭主產地產量下降,加上夏季來臨,電力和煤炭需求有所增加,但各發運港口、電廠的煤炭庫存偏低,市場上貨源緊張,造成煤價出現較大幅度上漲。
截至7月5日,秦皇島港煤炭庫存為340.7萬噸,同比大降51%,錨地船只達到40艘,同比上升了81.8%;黃驊港庫存為165萬噸,同比下降了21.4%,到船數達到121艘,同比上升152.1%。中國煤炭運銷協會的最新數據,7月11日,秦皇島港煤炭庫存更是降到了289萬噸。
除了港口,電廠的煤炭庫存也處在低位。截至7月1日,六大電廠庫存為1211.03萬噸,環比下降了32.09萬噸,降幅為2.58%,存煤可用的天數減少1.22天至19.02天不等。
根據安迅思的調研,部分電廠企業表示,國內煤和進口煤貨源緊張,一方面進口商惜售,希望價格更高再賣,另一方面電廠認為價格較高,沒有購買動力,有的電力企業需要在港口排隊一周左右才能將煤炭裝船。
“由于政策干預,煤價短期內漲的比較厲害,現在煤炭市場出現了缺貨現象,加上需求旺季已經來臨,下游采購出現困難”,安迅思煤炭分析師鄧舜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
鄧舜認為,國內煤炭去產能力度較大,后市動力煤價格還會繼續上漲,且漲幅會比較大。
自國務院2月發布《關于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意見脫困發展的意見》以來,煤炭去產能開始顯現效果。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1-5月,全國原煤產量為13.43億噸,同比下降了8.4%。
7月7日,在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和脫困發展工作部際聯席會議上,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徐紹史表示,要積極行動,確保今年壓減粗鋼產能4500萬噸左右、退出煤炭產能2.5億噸以上的任務順利完成。
該會議還指出,目前各地簽訂的目標責任書就是軍令狀,年底要盤點交賬,要認真落實“各省級人民政府對本地區化解過剩產能負總責”的要求,沒有完成的將被嚴肅追責。
煤價上漲帶來的直接影響是,煤炭上市企業上半年的業績好于去年。7月11日,中煤能源發布了上半年業績預告稱,預計2016年上半年經營業績與上年同期相比,將實現扭虧為盈,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3.5億-5.2億元。
去年上半年,中煤能源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虧損9.66元。中煤能源稱,扭虧為盈的原因在于,一方面科學安排煤炭生產,優化產品結構,嚴格控制成本費用,積極處置主業關聯度不高、盈利能力較低的部分資產,另一方面,在國家去產能、供給側改革等政策影響下,煤炭價格企穩回升。
不過,對于煤價后續走勢是否繼續看漲,也有不少人士持不同意見。
在中宇資訊煤炭市場分析師關大利看來,煤價繼續往上走的空間不大,因為煤價目前的上漲,主要是供給端的收縮,但在需求方面,下游需求的變化并不太明顯,電廠煤耗相比之前的起色也并不大。
“近期的漲幅,已經將限產的作用體現的差不多了,除非后續有其他更嚴厲的限產政策,否則未來2-3個月內,煤價上行空間有限。”關大利對界面新聞記者說,“現在的行情就是一個政策市,完全是強制性減產拉起來的,行情如何,基本上就是看政策執行情況。”
關大利同時指出,今年10月后,如果限產政策還能像目前這么嚴格,那煤價還會再出現上漲,因為冬天需要采暖供熱,相對夏天的煤炭需求會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