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塔河油田一口關停井注水后,日產量由關停前的21噸上升至33噸,不僅實現了從無效關停井向生產井的轉變,而且產量優于以前。
負責管理該井的采油廠開發研究所所長程洪介紹,他們定期對監測數據進行評價,采取日常維護或實施精細注水等措施,做好產能儲備工作。
寒冬期,西北油田著眼長遠,以深化油藏地質研究、加快科技創新、推進優化調整為重點,全力保持生產能力穩定,增加經濟可采儲量。
加強油藏基礎研究,開辟油氣勘探新陣地
3月25日,胡楊2井完井射孔測試,獲得高產油氣流,這是西北油田在超深層碎屑巖隱蔽圈閉油氣藏勘探評價領域再次取得的重要突破。
胡楊2井取得的突破,進一步驗證了新技術體系的有效性,落實儲量達到1000萬噸,為西北油田調結構、轉方式提供更大空間,為碎屑巖產量重上200萬噸儲備了新陣地。
寒冬期,面臨勘探費用收緊的不利形勢,西北油田以油氣商業發現為中心,集中優勢力量,加強油藏基礎研究,并取得多個突破:順北1-1H井在外擴輕質油勘探中取得突破后,累計產油1.6萬噸,產氣780萬立方米,區塊開發潛力大;順托1井實現新區天然氣勘探突破,順南、塔河深層的油氣勘探成果進一步擴大。
2015年,西北油田新增石油地質資源量2.5億噸,天然氣資源量4800億立方米,提交二級地質儲量1.32億噸油當量,完成年度計劃139%。通過深化油藏研究,油氣勘探各項指標全面向好,勘探成功率比上年提升5個百分點,單井控制儲量比上年提高36%。
儲備技術力量,攻關12個專題項目
TK922H井是碎屑巖底水油藏的一口典型高含水井,該井油層厚、采出程度低、剩余油豐富,后續挖潛潛力大。西北油田在該井實施新工藝后,日產油由1.1噸上升到28.39噸,含水最低降至48.1%,實現增油1126.3噸。新工藝對于大底水油藏的控水開發具有很好的借鑒意義。
遠在巴楚的麥4井,在沉寂7年之后,經過大修和酸壓改造,日產輕質油83噸,成為西北油田的又一口高效井。
2016年,西北油田將提高采收率作為保生產能力的重要措施,設立碳酸鹽巖油藏、碎屑巖油藏和凝析氣藏采收率三大項目群,成立項目組織機構,整合發揮研究院、采油廠的技術優勢,對縫洞儲集體結構刻畫及剩余油藏描述技術研究、碎屑巖底水油藏提高采收率技術等12個攻關項目69個專題進行一體化管理,并選取14個示范單元開展技術試驗。
目前,部分項目取得初步成果,碎屑巖油藏注二氧化碳混合驅完成室內最小混相壓力測試和物模數模工作,年內將開展現場試驗,碎屑巖不動管柱堵水、酸壓裂深度酸化和非均勻刻蝕酸壓工藝已在現場實施,效果顯著,其中非均勻刻蝕酸壓工藝初期單井日增油50噸以上。
推進優化調整,完成專業化隊伍改革
年初,西北油田關停部分無效低效井,原油日產量由1.9萬噸優化到1.6萬噸,引起職工熱議。規模產量下降了,是不是發展就停滯了?
西北油田認為,油田的發展就像人一樣,塊頭大不一定就健康,現在油田規模產量降低了,但產品結構更合理,各項指標更優良。我們要練好內功,以低成本、高效率戰勝低油價,在彎道中實現超越。
西北油田加快補齊與油公司體制機制不相適應的短板,今年完成油田特種工程管理中心、完井測試管理中心等專業化隊伍的改革,形成現場作業、管理、監督、培訓四位一體的“大專業”。同時,將各采油廠經營考核指標中的“利潤”指標調整為“噸油毛利貢獻”指標,引導采油氣廠進一步降低操作成本;調整專業化管理單位的“模擬利潤”指標,以體現創效增效和降本減費的導向作用。
該公司推進業務外包清理,配套完善內部市場接替機制,進一步拓寬研究單位、專業化管理單位內部服務業務覆蓋面,推進由服務勘探開發為主向服務采油并重轉型,2016年勘探開發研究院、供電管理中心等6家單位新增采油服務項目30個,部分外包業務轉為自營,不僅優化了內部流程,而且全年可實現降本80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