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上旬,隨著塞外草原天氣逐步轉暖,華北油田公司二連分公司根據季節變化優化調整1160口摻水井摻水量和摻水溫度,年可降低生產運行成本75萬元。這是華北油田公司優化集油輸送方式降本增效的一個實例。
在油氣生產中,油井三管伴熱生產方式具有管理方便、不易凝管等優越性,但也有能耗高的致命缺點,尤其是對于油品性質比較好的原油,三管伴熱生產方式大幅增加生產運行成本。
針對這一突出高耗能的問題,華北油田基建工程部2009年開始科學組織開展單管簡化集油工藝推廣和相應集油系統技術參數的調整工作。
目前,通過持續試驗挖潛,華北油田6158口生產油井中,有2/3的油井實現單管或者雙管摻水集油流程生產方式,有效降低能耗。另有1/3油井因為區塊未進行改造或者油品性質較差等原因,仍然采用三管伴熱流程生產。
今年,華北油田對9座聯合站、接轉站集輸工藝進行改造,將實現315口單管集油,746口井雙管摻水集油。
據了解,這個公司今后將進一步加快地面集輸系統簡化優化步伐,持續挖掘季節性常溫輸送潛力,精細生產運行參數管理,使華北油田地面集輸系統運行實現提質增效。
截至4月10日,華北油田已對符合條件的856口油井開展季節性常溫輸送,2310口雙管摻水油井、所有外輸線季節降低溫度,年可節約燃油近2500噸,節約燃氣200萬立方米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