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賽君
提起合肥,不得不說到它的一張新名片,那便是“光伏之城”,從“無中生有”,到“小題大做”,合肥連出“組合拳”,光伏產業發展越來越快,越來越好。一個個大項目的實施,正是合肥“借光發展”的創新之路。2015年,合肥光伏產業產值力超300億元,未來,合肥的目標是“中國光伏應用第一城”。
“借光”戰略一路向好
一個城市的可持續發展,經濟結構的轉變是重中之重。在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上,合肥一直走在全國前列。2012年起,按照國家《太陽能發電發展“十二五”規劃》,合肥市確立了“借光發展”戰略,將加速發展光伏產業作為戰略性產業和推動轉型發展的重要戰略支點之一。在實施“借光”戰略中,合肥努力打造全國“光伏應用第一城”和全國新能源產業發展新樣本。
光伏產業的發展,離不開的是好的政策的支撐。去年6月,合肥市出臺《關于加快光伏推廣應用促進光伏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除按政策享受國家、省有關補貼外,將按年發電量給予項目運營企業0.25元/千瓦時的補貼,在全國率先進入光伏“度電補貼”時代。
去年7月份,合肥又發布和解讀光伏發電項目建設及政策資金兌現導則。隨后,合肥再出臺“進一步加快光伏推廣應用”的補充通知,對加快分布式光伏電站建設速度、創新分布式光伏項目融資模式、統一分布式光伏電站電價折扣、加強規劃引領等給予明確規定,解決了光伏應用發展中遇到的諸多難題。
隨著光伏產業應用加速推廣,2013年以來,合肥成為全國首個出臺光伏“度電補貼”政策的城市,建成國內首個分布式光伏示范區并網發電項目等,成果顯著。
如今,在合肥,光伏產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春天。海潤光伏、晶澳太陽能、陽光電源等光伏企業紛紛落戶,產業配套中下游結構日益完善。
光伏扶貧惠及貧困戶
光伏扶貧,合肥開創全國之先河。去年5月,合肥出臺《關于加快光伏推廣應用促進光伏產業發展的意見》(合政[2013]76號),將“光伏下鄉”工程作為促進光伏產業發展的四大工程之一,并明確提出整合集中現有各類扶貧資金,支持貧困戶建立家庭光伏發電項目,從2013年起,市、縣級扶貧專項資金每年安排 300萬元,支持100個以上農村貧困戶建設家庭光伏發電項目。
今年,合肥繼續實施“光伏下鄉”扶貧工程,繼續在全市選擇200戶農村貧困家庭,市、縣兩級財政安排專項資金600萬元,為“三無”貧困戶建設家庭分布式電站。預計今年10月底前可以全部建成并網。
不僅是精準扶貧,光伏產業在農村還將全面開花,合肥還將大力實施光伏下鄉“百村推進、千戶扶貧、萬家屋頂和萬畝基地”四大工程建設,計劃到2018年,建成100個農村光伏應用示范社區、1000個農村光伏扶貧家庭、1萬個農村家庭分布式光伏電站、1萬畝光伏設施農業基地,力爭把合肥農村地區建設成為光伏農業的先行區和光伏應用的重點區。
此外,記者從合肥市扶貧辦獲悉,從2015年開始,合肥市光伏下鄉扶貧計劃將拓展到500戶,到2020年再解決3000戶“三無”貧困家庭穩定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