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大宗商品價格走勢,全球最常用的標桿指數非CRB指數莫屬。該指數是由美國商品研究局于1957年推出的商品期貨價格指數,涵蓋了能源、金屬、農產品、畜產品和軟性商品等期貨合約,為國際商品價格波動的重要參考指針。同時,這一指數也是美聯儲制定貨幣政策的重要參考。
因為商品價格的變動可以反映通貨膨脹的狀況。CRB指數的權重中,最初是農產品占比較大。為更正確地反映商品價格趨勢,CRB指數歷經多次調整,能源價格走勢占比越來越重,目前原油在指數權重中占比為23%。
2014年1月10日,CRB指數企穩并展開一波聲勢浩大的攀升,至6月23日最高上探至313.27點,創2012年9月下旬以來新高。但高位橫盤數日后,該指數便單邊大幅回調,7月以來累計下跌3.62%,回到今年2月下旬水平。
“CRB指數中,權重較大的是原油。因市場對中東和北非供應短缺的憂慮減輕而導致原油價格出現高位回落,是CRB指數回調的重要誘因。”銀河期貨分析師趙先衛指出。7月以來,NYMEX原油價格同期跌幅為5.71%。
而BDI指數,其自今年3月20日以來便處于下行通道中,最新公布的7月11日的BDI指數報814點,創一年以來新低。BDI指數是散裝原物料的運費指數。由于散裝航運業營運狀況與全球經濟景氣榮枯、原物料行情高低息息相關,該指數向來被視為全球經濟景氣的晴雨表,其持續回調也令投資者為商品市場的疲軟捏了一把汗。
“中國因素對BDI指數走勢影響較大,中國和其他國家的貿易以及對于全球初級原材料的需求是導致國際海運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該指數的漲跌與目前國內商品市場上幾個大宗原料的價格上漲的曲線是一致的。”寶城期貨金融研究所所長助理程小勇指出。
趙先衛也認為,BDI指數下跌的主要原因是海岬型船運費重挫,該型船舶通常運載鐵礦石、煤炭等工業原料。鐵礦石、煤炭等大宗商品今年以來基本面供過于求現象較為嚴重,鐵礦石、焦煤自去年上市以來雙雙持續下跌,累計跌幅分別高達26.99%和40%,這是導致BDI指數下挫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