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風電產業十年的快速發展成就了華銳風電、金風科技等風機制造業巨頭,也遺留下了諸如質保期短、發電效率極低等歷史問題,但歷史問題中蘊含著巨大的機遇,未來風電市場的重心將由產業鏈的前端逐步向后端轉移,風電服務市場規模在千億以上,將呈現幾何式的增長。
國家風電信息管理中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有經營業績的風電整機企業已經由此前的80余家減少到30多家,一些在市場中知名度低,缺乏規模和技術優勢的風機企業已經悄然離場。聰明的風機制造企業不但進行整機技術水平的提升,而且在后期風電場維護與服務方面下功夫,開始由“營銷制造” 向“制造服務”轉變,逐漸受到市場認可。
據了解,當前國內僅有金風科技旗下天源科創風電技術公司、龍源電力旗下的北京中能聯創風電技術公司、中國風電旗下的協和運維風電技術公司等為數不多的成體系風能服務公司。其中金風科技是當前中國風電整機制造龍頭,同時又兼具向風電服務市場拓展的唯一A股上市風電企業。
過去幾年,中國風電“瘋狂”發展迅速成為世界第一。但正是一窩蜂的同質化競,才使得行業內企業質量參差不齊,以至于一些風機在運行過程中問題頻發。自2012年開始,陸續有風機告別五年質保期,業主對風電服務的需求驟然增加,那些過了質保期、發電效率極低的風場亟需進行高效的運維管理。
事實上,一般的風機質保期為3至5年,期間由風機整機制造商負責維修服務,目前國內每年都有數以萬計的風機超出質保期,風機的壽命一般是20 年,裝機5萬千瓦的風電場每年的運維服務費用大概是300萬元,后續的維修維護便是市場的關鍵所在,雖說尚屬起步階段,但誰能在瞬息萬變的市場上掌握先機,無疑將成為勝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