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以來,新疆風城油田作業區在烏夏油田選取8口老井實施轉向壓裂工藝,截至12月23日,這8口油井累計增油近6000噸,含水率由之前的 55.91%下降至34.36%,作業實施成功率達100%,有效生產天數最長已經達238天,平均單井日增油3噸以上,是作業區目前老井壓裂增油效果最好的一次。
烏夏油田隸屬風城油田作業區稀油油田,屬于低滲油藏,具有非連續、非均質、各向異性的特點。隨著開采程度的不斷深入,由老裂縫控制的原油幾乎全部被采出,傳統的水力裂縫技術已不能滿足這類油藏的開采需求。今年年初以來,作業區結合目前稀油油田開發現狀,進一步認識油藏開發與油井附近的應力場關系,選取了以縫內轉向壓裂工藝為主導的低滲透重復壓裂新模式——暫堵轉向壓裂工藝。這項工藝通過在油層縱向和平面上開啟新層,以實現開采出老裂縫控制區以外的原油,具有穩油控水、提高原油產量和油田采收率的效果。據了解,這是作業區成立以來第二次采用此項工藝技術進行原油增產。
2012年,風城油田作業區對烏5、烏33井區克拉瑪依組4口油井進行轉向壓裂改造,當年增產原油2104噸。今年,作業區結合去年現場實踐效果,通過使用暫堵劑改變裂縫起裂方位,在重復壓裂中實現開新縫和使裂縫發生轉向。據作業區修井負責人員尹海介紹,人工暫堵轉向壓裂開啟的新縫不是對原有裂縫的再充填和延伸,而是在原本裂縫的基礎上逐漸溝通出新的出油通道,通過不同程度地改變油層滲流驅替規律,使原本藏在地下的“死油區”不斷擴大泄油面積,增產效果良好。
為確保此項措施達到預期效果,風城油田作業區充分利用地質研究資料,明確油藏分布情況,跟蹤分析各油藏層系物性、動用狀況、剩余油分布狀況等,并結合各井前期措施效果分析,最終確定所選井位和層位。在現場實施過程中,作業區建立相關部門、項目小組、基層站隊三級管理模式,全程跟蹤作業進度,實時采集工藝生產參數,對異常情況及時匯報處理。施工后,采油人員密切觀察油井生產動態,及時根據生產壓力調整油井工作狀態,以保證油井盡快進入正常生產運行狀態。
相關閱讀
什么是轉向壓裂?
轉向壓裂工藝一般用于老井重復壓裂,在作業實施過程中通過應用化學暫堵劑,使原先的裂縫停止延伸,產生新的裂縫,且施工過程中產生橋堵的轉向劑在施工完成后可溶于地層水或壓裂液,不會對地層產生污染。與傳統的水力壓裂工藝相比,這項工藝具有充分改善致密油層、提高老油田剩余采收率等好處,主要應用在低滲油氣田開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