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美國能源信息署(EIA)和國際能源署(IEA)的預測,在經濟發展的任何情景下能源消費均將穩健、持續的增長。其至2030年的預測數據為:煤炭 28.2%,石油31.5%,天然氣22.3%,核電4.8%,水電2.3%,生物質能與廢棄物9.1%,其它可再生能源1.7%。世界石油理事會規劃副主席Renato Bertani也提出,除非近期內科技取得重大突破(而這可能性很小),化石燃料仍將在今后數十年的能源供給中居主導地位。
為了開發多種類型的油氣藏,盡可能地提高油氣產量、提高采收率、降低成本,獲得更好的經濟效益,定向鉆井技術獲得發展并廣泛應用。隨后在定向鉆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叢式鉆井和水平鉆井技術,以及更先進的大位移井,更是將鉆井技術推向高峰。
正是隨鉆測量技術極大地推動了鉆井技術的發展。隨鉆測量儀器可以直接測量井下工程參數,這就為鉆井的進一步科學化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及時獲得地層資料,對于準確評價地層和進行地層對比以及油藏描述也有重要意義。
上海神開(上海神開石油化工裝備股份有限公司)專注于鉆井測井儀器裝備的開發與制造,在國內鉆采行業有相當比例的市場占有率,目前產品更是遠銷伊拉克、俄羅斯等產油大國,產品質量與售后服務均得到客戶的好評。作為上海神開2008年初,傾力打造的高科技產品,SK-MWD無線隨鉆測斜儀將是定向工程師最可靠的眼睛。
地面與井下的完美結合
SK-MWD無線隨鉆測斜儀包含井下儀器與地面設備,采用鉆井液脈沖傳輸數據,總體結構如圖1所示,圖2為外觀。井下儀器適用于尺寸 , , 的無磁鉆鋌,可直接測量井斜、方位、工具面、溫度以及自然伽瑪值等井下參數,然后將井下參數編碼并于鉆井液中產生正脈沖壓力信號。地面的立管壓力傳感器接收到脈沖信號并傳輸到地面設備,地面設備對信號濾波并解碼,得到井下參數,輸出到計算機屏幕與司鉆顯示器。
SK-MWD井下儀器外形為Φ48的長桿狀,在意外事故中,井下儀器可用連接纜繩的打撈器完整打撈,減少損失。井下儀器由多段功能單元聯接而成,聯接處采用專利技術的快速旋轉接插結構,儀器易于安裝,不易損壞。其中定向探管單元采用集成高精度重力傳感器與磁通門的固態傳感器,配合高可靠性的外圍電路,在長測量時精度為井斜±0.1°、方位±1.0°、工具面±1.5。儀器的伽瑪探管單元提供0~500API范圍內精度可達±5%的自然伽瑪數據,配備井深測量系統,為隨鉆測量伽瑪值提供解決方案。儀器采用可連續供電200小時的高溫鋰電池,采用可更換扶正翼的扶正器,使用成本低廉。
SK-MWD地面設備利用特有的軟件濾波,只需通過壓力傳感器,即可解讀井下儀器傳輸上來的數據。同時,壓力傳感器的信號將以波形實時顯示,供現場參考或傳輸到專家系統,這將有助于聯合決策分析鉆井情況。另外,通過對定向工程師與司鉆的調查,再經過專家的優化,SK-MWD發送的數據序列是非常科學的,將是當前定向工程師與司鉆最關心的數據。數據通過簡潔直觀的顯示界面呈現給如圖3所示定向工程師與司鉆,為鉆進提供參考。
中國鉆井技術的必由之路
隨著世界對能源越來越大的需求,作為能源消費的主要構成,石油與天然氣開采也將被提出更高的要求。特別是在仍然以消耗煤炭為主的中國,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石油與天然氣消費從1990年的1.13億噸和153億立方米,增加到2007年的3.68億噸和673億立方米。然而,2007年中國人均石油與天然氣消費量仍只達到全球世界人均消費量的46%和11%。
然而,老油田開發程度越來越高,新油氣資源品質越來越差,開采環境越來越復雜是全球石油行業必須面對的客觀現實。在國內消費增加的壓力下,中國同樣面臨采收率下降與成本增加的挑戰。如何提高采收率并降低成本,這是對鉆采技術的挑戰。成功的企業必須在未來業務中依靠技術進步、節省投資,提高鉆井質量以獲得更高的單井儲量,才能占據有利的競爭優勢。其時,定向井技術以及更先進的水平井、大位移井技術,必將越來越普及。作為鉆定向井必不可少的隨鉆測量設備,需求也將越來越大。
上海神開秉著“超國內同行,趕世界先進”的目標,組建了強大的開發團隊與技術支持團隊,正與世界石油裝備制造業共同面對技術挑戰。目前,上海神開的SK- MWD無線隨鉆測斜儀目前已成功用于吉林、長慶、四川、尼日利亞等多個國內外油田,公司也擁有優秀的隨鉆測井隊,技術與服務的腳步將遍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