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政府的大力推介下,國內外業界一致看好中國
頁巖氣前景。當頁巖氣開發被冠以“革命”之名后,有責任心的行業專家感到了問題的嚴重性。
“美國的頁巖氣儲量是打了10000多口井后測算出來的,中國打了50來口井就算出來了?中國地質、地表復雜,我們不能‘被第一’忽悠,更不要跟著忽悠而攪亂了自己的能源發展戰略。”國家能源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國務院參事徐錠明在2012全球石化替代原料高峰論壇上給業界對頁巖氣開發的“狂熱期待”潑了潑冷水。
徐錠明特別向與會人員推薦了
中石油咨詢中心專家、教授級高工查全衡、中國工程院院士童曉光、中化集團原總地質師曾興球三位專家的觀點。總結起來大概就三句話:“我國開發頁巖氣不能頭腦發熱、要務實看待中國頁巖氣發展、當前我國發展致密氣最現實。”
不要被“忽悠”
據前瞻網記者獲悉,美國能源信息署(EIA)2011年4月宣稱頁巖氣技術可采資源量(TRR)中國有36萬億立方米,超過美國的24萬億立方米,位居世界第一。
查全衡質疑這樣的結論。他認為,首先,我國和美國沉積巖分布面積大體相當,但石油地質條件要復雜得多,眼下還看不出有更優越之處。其次,美國的資源量,是依據大量的動態資料算得的,和我國在幾乎沒有井的資料條件下算得的“含金量”(可信度)是不同的,難以直接對比。最后,EIA此次僅僅評價了中國塔里木和四川兩個盆地,就說我國資源規模超過全美國的資源規模,實在難以令人置信,起碼是言之過早。
查全衡指出,世界上沒有相同的含油氣盆地,相同的油氣田,也不會有相同的
非常規油氣聚集。中美兩國盡管國土面積相近,但差別很大。美國主要是海相沉積;而中國有極其發育的陸相沉積。美國頁巖氣主要產自上古生界,而中國有發育的下古生界及元古界。美國頁巖氣產區主要分布在比較穩定的大地構造單元內;而中國總體處在活動性較強的區域,眾多的頁巖層都經歷了強烈的后期改造。
我國人均擁有土地、水資源的數量都大大低于美國。又經歷五千年大規模開發,生態環境也較美國脆弱。頁巖氣資源總體屬于“低品位”油氣資源。開發頁巖氣,美國主要采用“大量打井,打
水平井,多段壓裂”的辦法。這種辦法占用土地過多,用水過多,海量運輸影響生態環境,大量
鉆井液、壓裂液需要無害處理,作業過程中烴類氣體逸散等問題,已導致美國、加拿大、歐洲叫停了一些頁巖氣項目。同樣,我國多數地區能否承受這樣一套做法,是有待深入研究的。
查全衡認為,非常規油氣是一個新事物,極大地拓展了石油上游業的工作領域,從我國可持續發展需要出發,重視和加強開發利用,毫無疑問是正確的戰略抉擇。當前開發非常規油氣,特別是開發頁巖氣,正在形成一股熱潮,將推動我國石油上游業務發展。但我們在熱潮中,為了避免大起大落,避免付出太多“學費”,應當花些時間靜下心來冷靜思考一些問題。
開發需“務實”
查全衡日前撰文指出,我國頁巖氣開發還處在起步階段,從美國頁巖氣發展的經歷看,我們還有很多基礎工作要做,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對頁巖氣開發既要重視,又要務實;既要學美國之經驗,又不能走美國的老路;既要大膽創新,又要遵循規律,做到穩步前進、健康發展。當前,重點要做好以下四項工作。
要處理好常規油氣和非常規油氣勘探開發的關系。要全面規劃,整體部署,主攻常規,兼顧非常規,努力做到常規與非常規并重。我國非常規油氣資源量很大,但現實情況是常規油氣資源的勘探開發潛力也還很大,根據最新一輪資源評價的結果,我國常規石油的探明率還不足40%,常規天然氣探明率僅20%.就頁巖氣而言,現在調查的資源量基本上是預測資源量,變成可動用開發資源還要投入很大的工作量。我國有關頁巖氣的基礎理論研究還很薄弱。如果資源不可靠,頁巖氣的分布范圍、聚集規律、成藏機理、儲層特性等基本要素搞不清楚,難言大規模開發。
要加大頁巖氣開發技術攻關。國家相關部門要制定政策,調動企業、科研院所、大學等各方面的積極性,開展產、學、研聯合攻關,形成系列配套技術,如鉆井工具、
采油機械、壓裂設備等,針對頁巖氣開發的需要,把
石油機械設備制造業帶動起來,構建中國特色的頁巖氣開發技術體系。
要改革完善投資機制,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參與頁巖氣開發。國家已經批準開放油氣勘探開發上游市場,無論是國企、民企都可以投資進入頁巖氣開發領域。頁巖氣畢竟還是一種天然氣,大部分礦區與常規天然氣的礦區是重疊的,民營企業一旦介入頁巖氣開發,建設新礦區,與中石油、
中石化等國企已建設起來的老礦區必然發生矛盾。協調解決矛盾勢必要開放技術服務市場、下游銷售市場,要全面開放頁巖氣開發市場,必須規范市場準入條件,規劃基礎設施建設,制訂產品質量標準,合理確定產品價格,疏通天然氣銷售渠道等。國家相關部門要及時研究,搞好頂層設計,制定具體政策,拿出管理辦法,做到政策明晰、監管到位、開發有序。
要抓緊頁巖氣開發示范區的建設,積累經驗,逐步推廣,為工業化生產做好準備。頁巖氣開發是個新事物,是一個系統工程,開發過程中氣井壓裂用水量很大,地面、地下都有可能造成污染,環境保護問題不容忽視。如何通過使用新技術,提高單井產量,降低生產成本;通過提高綜合管理水平,促進高效開發,將關系到頁巖氣開發能否實現規模生產的大問題。
發展致密氣最現實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頁巖氣、煤層氣、致密砂巖氣之所以被稱為非常規氣,主要原因是它們與常規油氣資源相比較,成因有所不同,開采方法有較大差異,開發技術難度大,生產成本比較高。
中國工程院院士童曉光日前表示,三種非常規天然氣里面,開發致密氣是最現實的,從技術上講是沒有問題的。實際上
長慶油田現在天然氣中70%~80%就是致密氣,四川須家河地層也主要是致密氣。要求中國很短時間內大規模開發頁巖氣是不現實的。
對比美國來看,美國非常規氣產量有3000億方左右,煤層氣有500多億立方米,現在產量已經上不去了,2000多億立方米是致密氣,1300多億立方米是頁巖氣。
童曉光還透漏,去年年初工程院幾位院士就寫信給中央,建議加快發展非常規氣,但是我們也很謹慎的把頁巖氣和致密氣放在一起,因為致密氣比較有把握,頁巖氣并不是很有把握。國家能源局也曾經找我們幾位院士討論頁巖氣發展規劃,提出到2015年末頁巖氣產量要達到65億立方米,這個目標是可以實現的,但要提出到2020年達到800億立方米或者更高,我們幾位院士是反對的。
童曉光指出,中國開發頁巖氣面臨的地質條件和地面條件都和美國不一樣,技術也很難移植過來。美國大多是海相地層,而中國地質條件最穩定,最接近美國情況的地方就是四川盆地,但缺陷是埋藏比美國深,開采成本高。美國大部分頁巖氣產區都是平原,鉆機很容易搬遷,而我們都是山區和丘陵地帶。此外,工業化開發頁巖氣需要大量的壓裂機,大批壓裂設備要運進山區去還需要修路,運輸成本就比美國的大。關鍵因素在于目前所采用的水力壓裂技術需要大量水資源,而中國山區水資源不足。
[
復制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