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原油受到有庫存激增和美國經濟數據出現疲軟等利空因素的影響,一路震蕩走跌。不過,我們認為下行空間或將有限。展望二季度行情,我們認為原油價格仍然有上行的可能性,紐約原油有可能挑戰115美元一線,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原油的需求是比較疲軟的,原油在此高位或將大幅波動,這種高位原油價格或將是不可持續的。
我們認為目前支撐原油價格最大的因素就是流動性泛濫、供應局部緊張,以及美國的經濟前景良好等因素。但是,政府或將釋放庫存以及疲軟的需求是原油價格下行風險。
美國經濟的持續改善,很大程度上體現在勞動力市場的持續改善、房地產觸底跡象、居民消費增長和通脹回落等原因。之前美聯儲三輪寬松政策和低利率都為經濟復蘇起到一定支撐作用。從資產配置的角度而言,泰國、中國、印度、菲律賓、巴西和澳大利亞下調基準利率,歐洲是變相量化寬松,美國量化寬松政策仍然有預期,只是言辭比較謹慎。全世界央行再次聯合寬松,導致各國貨幣競相貶值,因此以商品為首的實用資產就受到青睞。目前全世界還找不到太好的方法來遏制流動性泛濫這個局面。商品流通速度趨緩,貨幣流通速度趨高的情況下,相當于用更多的資金,購買更少的庫存。因此,雖然說貨幣無法創造真正的需求,但是這種巨大的貨幣沉淀能保證商品呈現慢牛走勢,直到市場的瓶頸出現,從這個角度來看原油還是有上行空間的。
從市場供需的角度來看,我們認為原油從全球市場的供需關系上來看,是基本平衡的。今年與去年的基本面相比,供應還有所增加,直覺上推理原油價格不應該在如此高位運行。我們認為原油目前的高價實際上反映的是供需地域之間的差別,以及國際石油貿易流動。油價上漲的持續原因是各地供應端的變化,先是利比亞,后是伊朗,反映的是原油這塊供應大蛋糕的再次分配。數據顯示,伊朗石油產量已較去年大幅減少,今年第一季日均產量342萬桶,低于去年同期的370萬桶。由于對伊朗的制裁,一些在伊朗上游行業投資的外國企業已停止其活動,伊油產量跌速加劇反映出缺乏投資。2011年底時伊朗日產量為355萬桶,因當前的制裁迫使許多外國企業撤出伊朗,預計2012年底前伊朗石油日產量約將減少50萬桶。
2月中國進口的伊朗石油同比大跌40%,日本同比跌34%,其他進口國多數都已經或計劃停止從伊朗進口原油,伊朗石油產量進一步下降可能性極大。為了彌補伊朗的供應缺口,沙特近期原油的產量一直處于增加狀態,沙特的原油產量達到了1000萬桶/天的高水位。剩余產量來平衡市場是把雙刃劍。盡管歐佩克可以將剩余產能轉化為產量,滿足市場的需求,使原油供需維持平衡,但剩余產能的消耗本身將加劇市場對于未來潛在供應問題的擔憂,并使價格易漲難跌。
總體而言,我們認為二季度上行風險還是大于下行的可能,但是一旦原油越過115美元的關口,高油價或將引起經濟增長的停滯,原油多單注意平倉。
[復制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