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認識
低滲透油藏,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進行認識:低滲透油藏的形成條件、低滲透油田的概念和低滲透油藏的主要特征、低滲透油層界限、低滲透油田分類。為什么laowen會首先選擇介紹低滲透油藏?因為在laowen看來,國內,特別是我們四川這個卡卡低滲透的油藏很是普遍,想什么
勝利油田啊,塔河油田啊,都存在大面積的低滲透油藏,所以呢,laowen一直覺得有需求才有價值!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的研究一下低滲透油藏。
一、 低滲透油藏的形成條件
我國低滲透油層,形成于山麓沖積扇-水下扇三角洲沉積體系和濁積扇沉積體系,有礫巖油層、躒狀砂巖(或含躒砂巖)油層、砂巖(粗中細砂巖)和粉砂巖油層四種巖石類型。主要包括由近源沉積的油層分選差、礦物成熟度低、成巖壓實作用、近源深水重力流和遠源沉積物形成的油層。
二、低滲透油田的概念和低滲透油藏的主要特征
所謂低滲透油田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世界上并無統一固定的標準和界限,因不同國家、不同時期的資源狀況和技術經濟條件而劃定,變化范圍較大。根據我國生產實踐和理論研究,對于低滲透油層的范圍和界限已經有了比較一致的認識。低滲透油藏的主要特征,不言而喻,就是其滲透率很低、油氣水賴以流動的通道很微細、滲流的阻力很大、液固界面及液液界面的相互作用力顯著。它導致滲流規律產生某種程度的變化而偏離達西定律。這些內在的因素反映在油田生產上往往表現為單井日產量小,甚至不
壓裂就無生產能力,穩產狀況差,產量下降快,注水井吸水能力差;注水壓力高,而
采油井難以見到注水效果;油田見水后,隨著含水上升,采液指數和采油指數急劇下降,對油田穩產造成很大困難。
三、低滲透油層界限
油層是原油儲集和流動的場所,油層的物理化學性質影響油水在孔隙中的分布及滲流的特征和規律。在滲流的范疇,油層屬于多孔介質,它是由巖石的顆粒、膠結物作為固體骨架和大量形態復雜的孔隙網絡空間組成的。流體就在那些細小的孔隙網絡中流動。根據滲透率對
采收率的影響程度及滲透率與臨界壓力梯度關系曲線的觀察,滲透率在(40*10^-3 um2)前后有較大的變化,即滲透率低于40*10^-3μm2后,采收率明顯降低,臨界壓力梯度明顯加大,從油田生產實際看,滲透率低于50*10^-3μm2 的
儲層,雖然具有工業油流,但一般都要進行壓裂改造,經過
增產措施后,才能有效地投入正常開發,綜上所述,1990 年油田開發工作會議上把低滲透油層上限定為50*10^-3μm2 。
低滲透油層下限也就是通常所稱的有效厚度下限(截止值),對低滲透油田來說這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在滲透率貢獻分布圖上,對應于滲透率累積貢獻為 98%的孔喉半徑即為有效孔喉半徑下限,低于該下限的孔隙空間對滲透率基本無貢獻,液體基本不流動,如老君廟 M 油層孔喉半徑下限為 0.691μm 2。通過單層試油確定能夠產油的有效厚度滲透率下限值為產油滲透率下限。單層試油是儲層物性、流體飽和度、流體性質和采油工藝技術水平的集中綜合反應,是研究儲層中原油流動與不流動的直接資料,準確性較高,代表性較強。將單層試油成果反映到巖心的物性參數上,建立采油量與油層滲透率的關系曲線,就可以確定油層有效厚度滲透率下限。例如
大慶油田在外圍三肇地區專門對特低深透油層進行單層試油,證明滲透率低于1*10^-3μm2 的油層經過壓裂改造后,仍有一定的生產能力。我國開發最早的延長油田其油層滲透率只有(0.1~1.0)10^-3μm2,經過簡單壓裂改造后,初期單井日產量可達 0.3~1.0t。
根據以上所述,把低滲透油田油層下限定為大于或等于0.1*10^-3μm2.
四、低滲透油田分類
根據實際生產特征,按照油層平均滲透率進一步把油田分為三類:第一類為一般低滲透油田,油層平均滲透率(10.1~50)*10^-3μm2。這類油層接近正常油層,油井能夠達到工業油流標準,但產量太低,需要取壓裂措施提高生產能力,才能取得較好的開發效果和經濟效益。第二類為特低滲透油田,油層平均滲透率為(1.1~10)*10^-3μm2。這類油層與正常油層差別比較明顯。一般束縛水飽和度增高,
測井電阻率降低,正常測試達不到工業油流標準,必須采取較大型的壓裂改造和其他相應措施,才能有效地投入工業開發。第三類為超低滲透油田,油層平均滲透率為(0.1~1.0)*10^-3μm2。這類油層非常致密,束縛水飽和度很高,基本沒有自然生產能,一般不具備工業開發價值。但如果其它方面條件有利,如油層較厚,埋藏較淺,原油性質較好等也可以進行工業開發。
五、低滲透油田開發歷史及現狀
低滲透油田開發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和特別重要的意義。1907 年 9 月 10 日,我國陸上鉆成的第一口油井——延長油田 1 號井,其產油層位就是舉世聞名的特低滲透層——三疊系延長統油層,空氣滲透率只有(0.2~0.5)*10^-3μm2 ,孔隙度 7%~9%(以
后所取資料),初期日產油量 1.0~1.5 t。90 多年后的今天,不僅特低滲透的延長油區年產量超過 60×10^4t,而且還發現整個陜甘寧盆地低滲透儲層廣泛分布,石油和天然氣工業都在蓬勃發展。世界上許多生產石油的國家有個共同的發展趨勢,就是在現代石油工業初期階段,發現的多是比較簡單的較大油田,隨著時間的延長,比較復雜的較小油田所占的比例愈來愈大。例如俄羅斯近些年來新發現油田的規模愈來愈小,產量愈來愈低,在西西伯利亞地區低滲(小于50*10^-3μm2)、薄層等低效儲量已占探明儲量的 50%以上。
我國也有類似情況,進入 90 年代以來,低滲透油田的儲量增長很快,在總探明儲量中所占的比例愈來愈大。據初步統計,到 1994 年底,在探明未動用石油地質儲量中,小于50*10^-3μm2 的低滲透層儲量占 58%。而近幾年,在當年探明的石油地質儲量中,低滲透層儲量所占的比例高達 60%~70%以上。可見低滲透層將是今后相當一個時期增儲上產的主要資源基礎,因此,應該進一步改善開發效果,提高經濟效益,爭取有更多的低滲透油田投入開發,以保證石油工業的持續發展。
[
復制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