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債務危機不會令歐洲經濟復蘇夭折,但
油價可能會。”英國《衛報》4日得出驚人的結論。正當歐洲人打算為希臘債務危機的進展而歡慶時,油價上周已經飆升到10個月來的高點,這再一次成為全球經濟的最大威脅。匯豐銀行的一份最新報告預測說石油將是下一個希臘,瑞銀2日的投資報告也開始為“油價上漲,各國經濟誰受沖擊最大”排起了座次。
石油是下一個希臘?
盡管上周
國際油價結束了連續3周上漲勢頭,但瑞銀集團2日的報告說,在過去5周里,國際油價上漲15美元。截至上周五收盤,倫敦油價報每桶123.65美元,紐約油價達到每桶106.7美元,均較前一天的高點略有回落。而在上周四,倫敦油價一度沖高至128.4美元,為2008年7月國際油價達歷史高點每桶147美元以來的最高紀錄,紐約油價也創下10個月高位。
油價上漲成為各大國際財經媒體的頭條新聞。英國《衛報》等媒體4日援引匯豐銀行的最新報告稱,油價失控已超過希臘債務危機成為全球經濟最大威脅。“希臘暫時從新聞報道的頭條中淡出,投資者們很快又發現一個新的令人焦躁的因素,這就是最近油價飆升”。匯豐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斯蒂芬·金說,如果現在的趨勢持續下去,發達國家脆弱的經濟復蘇很快就會脫軌,而通脹將重新降臨新興經濟體。
多因素推漲油價
最近油價飆升,其背后的因素復雜。一些分析師稱,油價上漲,既源于中東和北非地區緊張局勢,也與最近不少經濟體數據顯示宏觀經濟改善,以及一些國家央行官員釋放將實施更加寬松貨幣政策的言論有關。一個悖論是,油價上漲可能傷害全球經濟復蘇,但反過來看,這一波油價上漲很大程度上歸因于全球經濟環境改善帶來的樂觀情緒。瑞銀的報告就認為,經濟復蘇導致的需求增長對最近油價上漲的貢獻度接近于50%。
而沙特輸油管起火傳言,伊朗核問題,敘利亞、也門和南蘇丹局勢,都加劇投資者對石油供應中斷的憂慮,成為油價飆升的導火索。此外,美國能源部門2月29日稱,基于2月石油產銷的預測,如果將伊朗從石油市場排除出局,將使全球能源供求缺口擴大6倍。
哪個國家最受傷?
瑞銀2日的每周投資報告預測說,油價上漲對美國經濟影響最大:油價每上漲10美元,2012年的美國GDP增長率將下降0.8%至1%,而中國增長率會下降約0.3%。油價上漲對中國經濟的拖累幅度小于對英國、德國的影響,并且小于對世界整體經濟的影響。彭博社3日也援引野村證券的預測稱,如果倫敦
布倫特油價今年均價達135美元,亞洲經濟增長將受到影響,印度、韓國、泰國、菲律賓受到的沖擊將遠大于中國、馬來西亞和新加坡。
美國總統奧巴馬也可能成為“受害者”。油價已成為美國總統大選中一個政治議題。美國“今日新聞制造者”網站稱,汽油價格飆升威脅奧巴馬贏得連任。1979年,卡特遭遇伊朗伊斯蘭革命后的油價高漲,最終在謀求第二屆總統任期的選戰中被擊敗。
不過,也有專家認為,中國受石油危機影響更大。路透社專欄作家約翰·肯普撰文稱,中國不斷增加的石油進口需求,伴隨著北美地區不斷開發新的石油和天然氣供應,將在未來20年深刻改變中東地區的國際安全格局。國際能源署執行主任瑪麗亞·范德胡芬稱,因美國國內產量增加,生物乙醇生產和車輛能效提高,2035年美國石油進口量將比2000年的1100萬桶下降近一半。而中國2035年石油進口量會達到每日1200萬桶,相比2000年100萬桶大幅飆升。國際能源署估計,2020年中國將取代美國成為世界頭號石油進口國。基于這一預測,肯普稱,中國石油進口的一半依賴于中東和北非,對中東石油依賴增加有地緣政治涵義,中國尋求擴大影響力將不可避免地加劇與美國在中東的競爭。他認為,中國必須壯大其商業、外交和軍事能力以保護其利益,這意味著最近中國在中東的活動增加并不是反常現象,而是一種趨勢的開始。
[
復制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