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恢復前景致原油價格回落
“利比亞最大和第3大原油出口港口即將重啟”的消息不脛而走,盡管利比亞臨時政府出面證實,但迄今出口工作尚未恢復,不過這一利好信息仍多少平復了業內對“伊拉克動亂給原油市場帶來負面影響”的擔憂情緒。
《華爾街日報》7月2日報道稱,利比亞反政府武裝Barqa日前與臨時政府達成協議,同意重新開啟東部兩個石油港口錫德爾(EsSider)和拉斯拉努夫(RasLanuf),分別作為利比亞最大和第3大的港口,兩港口日原油裝載量總共高達56萬桶,接近利比亞日原油出口量130萬桶的一半。
其中,錫德爾日裝載能力約34萬桶,RasLanuf約22萬桶。分析師指出,這份由利比亞臨時政府主導的協議,已經將布倫特原油價格拉至112美元/桶,這是6月12日以來的最低價。彭博社預計,利比亞港口一旦重啟,還可能將布倫特原油價格拉低至110美元/桶。
利比亞代理總理阿卜杜拉·薩尼證實了該消息,稱:“我們已經收回了兩個石油港口,這次石油危機宣告結束。”利比亞司法部長薩拉赫·馬加尼也透露,正在準備恢復出口工作。他本人也是此次談判的成員之一。
然而,港口運營商利比亞國家石油公司透露,迄今尚未受到任何重啟港口的官方文件。該公司稱如果好好經營,這兩個承擔著該國將近一半原油出口工作的港口可將利比亞的原油出口能力提高近5倍。
去年,Barqa在石油資源豐富的利比亞東部單方面宣布形成影子政府,并得到了一些民兵和當地部落的支持,至此東部地區和利比亞臨時政府的關系日漸緊張。去年10月,Barqa宣布利比亞東部是一個自治的國家,有廣泛的自治權力和資源的控制權。隨后,臨時政府在的黎波里拒絕了這項聲明。
臨時政府和Barqa的緊張關系致使石油出口工作中斷,原油出口產量從每天140萬桶暴跌至約60萬桶,以此搶劫國家主要收入來源,Barqa甚至表示“這是改善資源分配”。今年4月,Barqa允許兩個小港口恢復出口,不過仍然控制著利比亞東部。
去年7月,利比亞東部石油港口安保人員以“薪金拖欠”為由投靠了Barqa,隨后控制了錫德爾、拉斯拉努夫、Zueitina、Hariga4 個原油出口港。Barqa領袖易卜拉欣·扎思朗(Ibrahimal-Jathran)帶領的小部隊甚至把守著錫德爾港口的入口處。
消息人士透露,Barqa之所以“松口”同意重啟港口,是因為利比亞臨時政府日前同意,在未來幾天內,支付拖欠港口安保人員的工資。
據了解,利比亞總共有9個石油出口港口,除了錫德爾和拉斯拉努夫,Brega、Jurf和Bouri3個港口的原油日裝載能力總共14.5萬桶;其余的Zawiya、Mellitah、Hariga和Zueitina4個港口在利比亞臨時政府的控制中,但仍處測試階段,尚未展開出口工作。
近段時間,遜尼派武裝分子占領伊拉克西部大部分地區后,國際油價持續呈上升態勢。業內普遍擔憂,伊拉克的騷亂會沖擊該國西部油田的開發工作,進而影響整個國際油市。顯然,利比亞此時傳來“港口將重啟”的消息,無疑起到了安撫的作用。
目前,利比亞日產原油約32萬桶,僅是2011年卡扎菲政府被推翻前的1/5。(作者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