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密度聚乙烯裝置的超高壓往復壓縮機和大型擠壓造粒機組目前我國還不能生產,且進口價格非常昂貴,建議“‘十二五’期間國內石化裝備企業集中攻關。”中石油規劃總院副總工程師張福琴22日在cippe2011國際石油石化裝備產業發展論壇上表示。
張福琴介紹,經二十余年,我國石化裝備制造業總體規模在世界上排前五位,石化重大裝備國產化已取得顯著成績。但與先進國家相比,我國石化裝備制造業水平還有很大差距:一是石化裝備制造業“大而不強”,大型骨干企業少;二是裝備技術開發跟不上石化工藝技術發展的速度;三是重大設備的軟件技術開發基本靠模仿,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專有技術很少;四是設備開發還做不到專業化、標準化、系列化;五是設備的可靠性和穩定性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六是一般設備制造能力過剩,重大裝備制造能力不足。
張福琴建議,國內石化裝備制造企業可集中攻關兩個關鍵設備:低密度聚乙烯裝置的超高壓往復壓縮機和大型擠壓造粒機組。張福琴說,我國曾與國外合作制造過若干臺7萬噸/年級擠壓造粒機,但對于世界規模的聚烯烴裝置所需大型擠壓造粒機組預計“十二五”期間還需要繼續引進,其進口價格非常昂貴,每套價格約500萬美元~700萬美元,因此需要及早攻關或合作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