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多年開發,遼河油田新井產能建設逐漸由厚層向薄層發展。但由于薄層發育差,井位部署越來越難。
為在薄層捉到“大魚”,遼河地質人員對地質體“精雕細刻”,精細小層對比,追蹤厚度大于5米單砂體,緊密結合動態資料,落實增儲潛力方向。同時,考慮油層發育、采出狀況和油水關系,確保可建產能。為提高薄層鉆遇率,他們在鉆井過程中加強隨鉆跟蹤研究調整,及時對完鉆資料進行分析,優化注氣參數,最大限度提高新井生產時率。
杜229塊興Ⅲ組薄層水平井試驗見到較好效果。杜32—興H335是部署在興Ⅲ西部薄層的一口試驗水平井,平均油層厚度僅為6米,油層鉆遇率99.1%,2月28日注氣投產后,高峰時日產原油116噸,目前日產原油21.3噸,是周邊直井的6倍。該井試采證明了這個油層產能落實,預計還可部署水平井5口。在杜229塊興Ⅵ組,繼2009年兩口分支水平井實施取得較好效果,2010年繼續實施分支水平井杜32—興H103Z,鉆遇油層厚度為5.8米,2月23日投產后,階段生產60天,日均產原油40.1噸。3口分支水平井的實施,實現了對杜229塊興Ⅵ組薄層油藏的有效動用。此外,在杜84塊興Ⅱ組新實施的杜84—興H2007,平均油層厚度5.8米,3月11日投產,日產原油54.5噸。
深入開展油藏潛力研究,加密水平井實施初見成效。杜229塊興Ⅱ組為中厚互層狀油層,單層厚度6~25米,已實施18口水平井,取得了較好生產效果。2010年,在主體部位實施的基礎上,外擴部署了5口水平井,挖掘剩余潛力,目前已實施2口水平井,在投產初期平均單井日產液113噸,日產油54噸,呈現較好生產勢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