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海管線維修填補高流速帶水修復技術空白
[加入收藏][字號:大 中 小]
[時間:2009-08-27 中國石化新聞網 關注度:0]
摘要: 從8月份召開的集團公司第三次污水處理技術交流會上獲悉,齊魯供排水廠排海管線維修利用導流槽技術,打破“只有切水才能修復”的傳統理念,開創了帶水維修的先例,填補了國內外高流速管道帶水修復技術的空白。
齊魯供排水廠排海管線承擔著齊...
從8月份召開的集團公司第三次污水處理技術交流會上獲悉,齊魯供排水廠排海管線維修利用導流槽技術,打破“只有切水才能修復”的傳統理念,開創了帶水維修的先例,填補了國內外高流速管道帶水修復技術的空白。
齊魯供排水廠排海管線承擔著齊魯公司處理后污水排海任務,為鋼筋混凝土材質。主線全長59.6公里,正常情況下每小時通過水量3000立方米,平均流速每秒0.8米。在地勢平緩處為增加流速設置跌落井,其結構為60至90度斜坡,以將勢能轉化為動能,過水流速高達每秒2至3米。
排海管線投運20多年,部分管段腐蝕嚴重。尤其是近幾年來,跌落井多處出現滲漏情況。由于水量大、流速過快,檢修管線、跌落井的傳統方法都是先從其一側建導流邊渠,切水后進行,檢修施工難度大,修復時間長,費用高。
供排水廠曾多方調研,先后與青島太平洋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江蘇康泰建筑灌漿技術有限公司和中國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等幾家專業大公司進行技術交流,都因水量大、流速快,幾家公司紛紛表示沒有比切水修復更好的解決辦法。同時搜尋國內外技術資料,均無此類高流速帶水修復技術先例。該廠技術人員經過近一年的技術公關與十余次試驗,基于“以靜制動”的原理,將切水轉化為導水。即在修復處安裝與管線形制相同的導流槽,水從導流槽中流淌。通過密封,槽與原管線之間形成靜水環境。通過導流槽上預留的灌漿注入管,將水下不分散水泥灌漿注入槽與原管壁、井壁之間等腐蝕損壞處,具有“自流平”性能的水泥灌漿最終充滿全部縫隙,達到防腐維修的目的。同時,由鋼板折壓焊接而成的導流槽,通過灌漿可完全與管道結合,實現二次保護。
此技術4月份在齊魯公司老區支線跌落井試驗成功后,在排海管線主線實施,修復跌落井10座,節約費用近200萬元。每口井維修期由原來的一個月,縮減為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