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政策面不斷發力新能源行業以及節能行業,這也引發了跨國企業與國內大型能源企業在此領域的合作。
近日,通用電氣(下稱GE)旗下的GE油氣集團中國市場總監翟蓮子向《華夏時報》記者透露,頁巖氣已經成為GE在中國的業務重點,目前已經與中石化、殼牌在頁巖氣領域展開合作,目前GE還在進一步對中國頁巖氣市場做調研,預計兩三個月后將制定未來在中國發展頁巖氣的詳細方案;與此同時,GE近日還與中國節能環保集團以及中石油簽署合作協議,間接進入西氣東輸管道業務領域。
為中石化提供頁巖氣技術
在GE看來,中國的頁巖氣行業前景無限,而這個行業也正在成為GE的一個新的業務重點。
據翟蓮子向記者透露,頁巖氣已經成為GE在中國的業務重點,目前已經與中石化、殼牌在頁巖氣領域展開合作,目前GE還在進一步對中國頁巖氣市場做調研,預計兩三個月后將制定未來在中國發展頁巖氣的詳細方案。
事實上,在今年的5月底,GE中國創新中心在成都正式成立時,GE相關負責人在解釋為何該公司在中國的第一家創新中心會落戶成都時,就指出,部分原因是因為根據目前的勘測,中國大部分的頁巖氣資源集中在西部腹地,而成都創新中心的一個研究重點就是頁巖氣。
而GE已投入8000多萬美元用于該創新中心的建設、人員招聘和運營。
盡管對頁巖氣行業情有獨鐘,不過GE油氣集團大中國區總經理劉波指出,GE并不會參與到中國頁巖氣的招標工作中,因為GE是設備和技術類的公司,不會涉足頁巖氣上游的勘探、開采以及下游的商業使用,而主要是為頁巖氣開發企業提供技術和設備。
據測算,GE對美國頁巖氣發展的技術貢獻率約為20%至25%,新成立的創新中心將在井口設備、水處理技術、壓力控制技術等方面提供支持。
“GE在美國頁巖氣行業中已經擁有相當的技術和經驗,不過現在GE要進一步對頁巖氣技術研發進行投入,以明確美國的經驗能否馬上拿到中國用,以及成本方面中國客戶能否承受。”劉波指出。
GE的頁巖氣業務也成為了該公司“綠色創想”計劃中的一個重要部分。2005年~2010年,GE為“綠色創想”研發投入達到50億美元,并計劃在以后的5年繼續投入100億美元。截至2011年底,所有認證產品累計為GE創收達到1050億美元。
參與中石油西氣東輸項目
除了在頁巖氣領域的積極運作,節能領域的合作也正在成為GE在中國的一個重點業務。
近日,GE與中國節能環保集團公司下屬企業中節能工業節能有限公司簽署諒解備忘錄,雙方將在工業余熱回收與發電業務上進行合作。這意味著中石油西氣東輸管道中,將使用GE的Oregen余熱回收系統。這也成為GE在中國工業節能領域斬獲的一大訂單。同時,中節能與中石油下屬西氣東輸管道公司簽署了提供余熱發電解決方案的協議,幫助后者提高旗下所屬的國內石油天然氣管道運營能效。
Oregen余熱回收系統的設計基于一種熱力過熱循環,可回收燃氣輪機排出的余熱,將其轉化為電力,同時又不產生任何額外的燃料及水耗,實現“零排放”。
GE全球副總裁傅翔(MarkVachon)作為“綠色創想”的負責人,他指出,“綠色創想”戰略自2005年實施以來,已經有142項認證產品投放市場,Oregen余熱回收系統便是其中之一。
劉波則透露,目前GE已經為中石油西氣東輸管道提供了100多臺壓縮機組。他同時告訴記者,由于目前合作剛剛開始,此次合作所涉及的金額以及將給西氣東輸帶來的經濟效益尚無法給出具體數據。不過,這次合作將同時給西氣東輸項目帶來環保效益和經濟效益。
劉波告訴記者,中石油“西氣東輸”工程總共長達數萬公里,每200~300公里需要一個壓縮機站,每個壓縮機站都要配備2~3臺壓縮機組。能效提高5%的話,就能節省約5000萬美元。
作為我國唯一一家以節能環保為主業的央企,中節能在簽約中石油和GE時不遺余力,以便從“西氣東輸”加壓站余熱利用開始,進入石油石化節能減排這個新領域。
而中石油方面也表明了將加大節能領域合作的意向。“中石油在加快推進我國東北、西北、西南和海上四大油氣戰略通道建設的同時,也將保證這些管網的運營能同時實現經濟和環境效益。下一步,公司將優先開發新型環保低碳排放技術,推廣應用高效成熟節能節水技術,開發利用先進節能裝備,建立有利于提高能效、降低排放的技術序列。”中石油副總經理廖永遠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