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誤差迅速變小并節約水量的,僅僅是安裝在摻水表后邊的直徑不同的小小的陶瓷節流水嘴。
孤三區經理劉為民介紹說,此前,稠油井摻水都是利用水表、下流閘門對摻水量的大小進行人工控制,加上受回站溫度、井口回壓、管線長度等因素影響,需要經常調節,無法做到精確控制。
另外,由于水中的懸浮物和油泥雜質黏附在水表內部和管線內壁上,占整個截面積的近一半,造成誤差平均達到20%,最高的達到70%,“有時候計算出的油井產量竟然為負數。”這就導致資料錄取不準確、分析沒有依據甚至出現錯誤判斷、措施滯后等一系列問題的出現,造成管理混亂。
水井在注水時,偏心配水器上的水嘴通過控制不同的壓差實現定量注水。孤三區技術人員受到這一啟發,利用水嘴節流技術來優化油井摻水量。干壓減去回壓就是流體通過水嘴產生的壓差,經過不同壓差下的水嘴摻水實驗,根據壓差選擇水嘴規格,實現準確定量摻水,無需人工進行經常調節。
先期試驗的10口井的數據表明,摻水符合率達到100%,單井計量誤差僅在2%以內。優化摻水后,每天節約水費在420元,按照120口井計算,一年就節約一百多萬元,而一個水嘴價格僅在10元左右。
最為根本的是,劉為民說,提高了資料的全準率,這樣就強化了地質認識,帶來的則是判斷準確、措施及時有效、明確了下一步的增產方向等一系列有利局面。GDD17—1井此前的計算數據是日液27.5噸,日油15噸。實施水嘴節流技術后,其實際數據分別為9.3噸和3.7噸,處于低液生產狀態。管理人員及時采取熱洗加藥措施,日增油1噸。
孤三區將在解決水嘴的噪音后全面推開這一技術。據悉,目前孤島采油廠有摻水井400口左右,全油田各開發單位也都有數量不等的摻水井,計量不準確是他們面臨的共同問題,有的單位已經開始關注這一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