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 繼續抓好大投資、大基地、大支柱
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乘用車、商用車、專用車和摩托車產業鏈,提升整機設計制造和成套水平,重點實施軌道交通、大型輸變電、特種船舶等項目,建成國家重要的現代裝備制造基地。加快推進千萬噸煉油、乙烯及下游產品等項目,積極發展煤化工,建成內陸地區資源優化配置、競爭優勢突出的綜合性化工基地。立足提升優勢產業,加強政策支持和規劃引導,構建通信設備、高性能集成電路、節能環保、生物醫藥等十大產業集群。
新疆 全力推進煤炭資源轉化
站在行業、市場、技術、規模的制高點,加快煤電煤化工、石油石化下游產業、建筑材料、緊缺礦產資源開發、農產品深加工、高新技術等優勢產業和新疆特色現代產業體系建設。抓緊編制修訂伊犁、準東、庫拜、吐哈四大基地煤炭資源開發利用總體規劃。把煤制氣、煤制烯烴、煤制二甲醚、煤制油、煤基多聯產等項目作為發展現代煤化工產業的制高點,及早動手、加快推進,形成長遠競爭力。加快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術、先進裝備制造、節能環保、電子信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
關鍵詞 能源保障
北京 采暖費“暗補變明補”
建成東南熱電中心,啟動東北、西北熱電中心建設,試點推進重點鎮集中供熱工程,積極推進供熱計量收費改革,研究制定采暖費“暗補變明補”和困難群體采暖保障措施。
河南 加強能源基地建設
爭取南陽核電項目早日開工,繼續推動火電機組上大壓小和熱電聯產項目建設;大力推進市級220千伏供電網架完善、老城區電網改造以及城市新區、產業集聚區配套電網建設;加快實施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工程;加快建設現代化煤礦礦井和天然氣管網。
內蒙古 加強保障能力建設
堅持適度超前原則,突出重點,統籌規劃,集約布局,加快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水利基礎設施、能源輸送通道和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著力解決基礎設施瓶頸制約問題,基本形成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現代基礎設施體系。強化資源保障和綜合利用。通過制度規范、監管約束和科技創新等方式,切實推進能源、材料和水資源的節約利用。
重慶 增強資源能源保障能力
科學開發水電、風電,優化發展火電,積極發展核電,電源裝機容量超過2000萬千瓦。建成以500千伏“目”字型線路為骨干的智能電網,實現220千伏輸變電體系覆蓋所有區縣。按照國家規劃積極推動特高壓電網建設。加強與疆、陜、黔等省區的能源合作,確保年供煤能力超過6500萬噸,電煤常備能力達到300萬噸。推進煤層氣、頁巖氣勘探開發,加快供氣管道和儲氣庫建設,形成150億立方米的年供氣能力。推動中緬、渝黔等輸油管線建設,成為西南地區成品油戰略儲備基地。
新疆 有效承接產業轉移
大力推進電網電源建設,力爭“十二五”期間取得突破性進展。鼓勵推進疆煤外運。加大緊缺礦產資源勘探開發力度,加快發展鐵、銅、鎳、黃金、鉛鋅、鉀鹽和重要稀有金屬的深加工,盡快形成礦產資源勘探、開發、冶煉、加工的產業集群。支持中央石油企業增加油氣資源勘探投入,擴大開采規模,確保油氣產量穩步增長。支持地方企業參與石油石化下游產品深加工,最大限度延伸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