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因此,審查批準“十二五”規劃綱要成了今年兩會的重要議程。今年年初,全國各省市地方兩會陸續召開,《中國能源報》根據各地的政府工作報告和會議情況,選取了能源領域的關鍵詞。
關鍵詞 調結構
安徽 戰略性新興產業“千百十”工程
力爭到2015年,開工建設1000個左右新興產業重大項目,培育和引進100個左右掌握核心技術、帶動力強的新興產業領軍企業,打造10個左右國內領先、特色鮮明的新興產業基地。著力推進自主創新戰略平臺建設。實施重大科技專項和高新技術重大產業項目,力爭在核心技術和關鍵領域取得突破。
福建 扶持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建設
把太陽能光伏、節能環保技術及裝備等作為主攻重點,加快物聯網識別系統等新技術的研發和應用,抓好“智慧廈門”產業基地、霞浦超薄晶體硅太陽能電池等一批研發和轉化項目。在消費升級、綠色發展、智能制造、材料換代等方面推廣新技術、新產品,擴大政府采購,支持商業模式創新。爭取國家“核高基”重大專項等資金支持,建立新興產業專項資金,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供應鏈融資和科技保險,發展創業投資和股權投資基金。
內蒙古 在轉型中優化升級
著眼于把自治區建設成為國家重要的能源(新能源)、新型煤化工生產加工基地,堅持在增量中調整結構,鞏固提升能源等傳統優勢產業,發展壯大新型煤化工、冶金建材和稀土產業,大力支持裝備制造等非資源型產業發展,積極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構建結構優化、技術先進、清潔安全、附加值高、吸納就業能力強的現代產業體系。
陜西 加快實施循環經濟產業發展規劃
支持銅川搞好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試點,切實抓好漢中循環經濟產業聚集區、商丹循環經濟工業園、銅川董家河煤電鋁產業園等項目建設,支持各地建設以低碳和循環經濟為特征的產業園區。推進資源再生和大宗工業廢舊產品再制造產業發展,扶持100家清潔生產示范企業,大力實行秸稈綜合利用,加快發展新型環保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