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用一口大斜度井對兩個層位串珠立體開發的中古431-H4井日產油32噸,日產天然氣4.8163萬立方米,不含水。目前,
塔里木油田塔中地區累計部署斜井40口,鉆井成功率高于95%,高效井比例超90%,單井降低成本超1000萬元。
與砂巖油藏整體含油不同的是,塔中碳酸鹽巖
儲層發育是深埋于6000米地下的一個又一個“羊肉串”狀縫洞。由于儲集空間復雜多變和基質滲透率低等原因,導致單井上產“好景不長”,穩產難度大,鉆井成本高。
為破解碳酸鹽巖“早衰”,塔里木油田科研人員經過地質研究,摸清了碳酸鹽巖的孔洞裂縫性發育特點,并創新運用
水平井開發模式,在同一個井眼中穿越多個縫洞單元,盡可能多地增加泄油面積,從而找到解決穩產高產問題的治本之策。
然而鉆探水平井,難度堪比在6000多米的地下“穿針引線”,且水平井鉆遇串珠構造時,工藝要求高,面臨鉆井安全窗口過窄、
井控安全風險過高的威脅,往往容易出現井漏、放空等異常情況。
為改變水平井投資大、風險高的開發現狀,實現低成本高效益開發,塔里木油田針對塔中碳酸鹽巖油藏的個性化特點,按照斷溶體研究思路重新確定井位部署原則,創新應用“一井多靶點”的斜井開發模式,由之前追求鉆穿多個串珠改為鉆揭多個斷溶體高部位,實現井位精確制導,鉆井難度大幅下降,鉆井成功率得到保障。
由水平井到斜井的過度,對于碳酸鹽巖屬于量身定制,有效縮短了鉆井周期,降低了
試油成本,且井壁穩定性良好。同時一旦第一個目標體鉆進遇阻,可以實施快速回填,進而鉆進第二個、第三個目標,這為提高鉆井成功率提供了更多選擇機會。據統計,塔中碳酸鹽巖斜井平均鉆井周期為95天,而之前水平井鉆井周期平均超過140天。目前,塔中地區斜井的部署比例逐漸攀升,至今已超過90%,而水平井大幅“縮水”,僅部署1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