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國海上首個高溫高壓氣田——中海油東方1-1一期調整開發項目首批鉆井工作順利完成,產能超過預期,此次成功作業標志著國內高溫高壓氣田開發邁出關鍵一步,為中國南海大氣區建設奠定基礎,為將來深水高溫高壓油氣田開發拉開序幕。
中海油總公司副總工程師姜偉介紹,海上高溫高壓油氣田開發與常規技術相比,對壓力預測、泥漿體系、固井工藝、鉆井與測試設備,特別是海上作業安全等都提出“極為苛刻”的要求。此外,對于高壓井的一個突出問題就是水泥漿的密度達不到地層壓力的要求,在固井施工中,不能壓穩地層,造成固井施工過程中的油、氣、水竄或在水泥漿候凝期間出現油、氣、水竄,嚴重影響固井質量和作業安全,這對國內外石油企業都是巨大的挑戰。
我國南海油氣開發也需要突破高溫高壓井難題。姜偉表示,深水高溫高壓氣田開發困難很大,由于海水和泥線處溫度低,當井內氣體流經海底,易形成水合物,造成管線堵塞給作業帶來很大風險,同時,鉆井平臺漂浮在海面,在風、浪、流作用下,平臺易發生漂移,對鉆井平臺的定位能力和平臺裝置要求極高。
目前,中海油在高溫高壓氣田開發以及深水鉆完井方面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經驗,獨家創建了基于全局觀念和井生命周期內的井筒完整性集成技術,具體內容涉及到:“五防”水泥漿固井技術、自修復固井技術、套管腐蝕評價技術、管柱力學分析、基于ISO13679 CALIV級測試的特殊螺紋技術、新型尾管掛及回接技術、新型環空保護液技術、特殊采氣樹設計技術等多項技術。但在溫度達到200℃以上、泥漿密度超過2克/立方米以上時,鉆完井作業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由于我國對超高溫高壓含硫等腐蝕性氣田的認識還不足,國內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溫高壓鉆井液技術,高溫高壓固井水泥漿體系與國外還有一定差距,還有很大發展空間。
姜偉還特別強調,海上鉆井,特別是海上的高溫高壓鉆井工作,時刻不能放松海上油氣開發的安全性,僅憑敢打敢拼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還不夠,還要有科學的態度和科學的方法。BP的墨西哥灣深水地平線平臺發生事故也再次為深海油氣開發敲響警鐘,井筒完整性的建立是油氣井安全的基礎和保證,對高溫高壓天然氣井來說更顯重要和關鍵。
南海西部石油管理局工程技術作業中心總經理李中介紹,高溫高壓天然氣是“氣老虎”,擁有來自地層的巨大能量,特別是深水高溫高壓油氣田的開發,對鉆井平臺作業能力、井控裝備要求更高,風險巨大。只有建立了安全有保障的完整井筒才能夠真正降伏這只老虎,而做到這些都是世界級的難題。
我國深水高溫高壓井的勘探開發,將促進國內油氣井工程行業、機械制造加工行業、化工行業、定位系統等相關產業的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