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在石油領域將引入民資的重大利好推動下,上證指數[-1.17%]早盤直線拉升,隨后逐步走低,而石油板塊大漲4.9%,位于行業漲幅榜第一;而作為我國最主要的能源板塊,煤炭股也全面上揚,板塊漲幅達到1.06%。
壟斷行業增量改革
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主席季曉南近日接受采訪時稱:“在原油進口方面,黨中央、國務院已經決定放開一部分原油進口市場,每年拿出1000萬噸的新增原油進口配額給民企。存量不動,增量動,我認為這種漸進式的改革更符合中國國情。”而來自國資委的消息也表明,今年國資委計劃在石油、電力、鐵路、電信、資源開發、公用事業等領域加快向民間資本推出一批投資項目。
昨日超級大盤股中石化打響了央企馬年改革的頭一炮:公司計劃重組優質資產油品銷售業務,同時引入社會資本參股,實現混合所有制經營。在此背景下,國家能源局在北京組織召開的煤炭工作座談會吸引了更多的資金將注意力轉向一直以來跌跌不休的煤炭股。據悉,在此次座談會上,讓民間資本參與到煤炭行業中的細分領域呼聲最高。而中國石化[-3.09% 資金 研報]迅速推出的改革方案引發了民資參與煤炭領域的預期。
昨日,總共有40只煤炭股組合的行業板塊漲幅遠超大盤[-1.18%],煤氣化[-5.14% 資金 研報]、黑化股份[-6.21% 資金 研報]相繼漲停,四川圣達[-1.92% 資金 研報]漲幅超過7%,有30只個股逆市上漲。統計還顯示,在連續的大跌之后,煤炭股目前的估值相對較低,中國神華[0.49% 資金 研報]、陜西煤業、蘭花科創[-2.71% 資金 研報]的市盈率均在10倍以下。
后市仍難有大作為
不過,總體而言煤炭板塊的前景并不為投資者以及專業研究人員所看好。一個突出的例子就是,在新股上市后,相對發行價平均漲幅超過100%的情況下,陜西煤業居然險些跌破發行價。以昨日收盤價計,其漲幅相對發行價不足20%,是新股中漲幅最少的個股。
興業證券[-3.00% 資金 研報]研究員劉建剛表示,國際煤價已連續8周下跌,環渤海價格指數節后繼續下跌,各煤種坑口價普跌。加上從2月15日開始,鐵路貨運價格上調,大秦線煤炭運價基價 1由13.80元/噸上調至15.50元/噸,基價2由0.0753元/噸公里上調至0.089元/噸公里,調價后,噸煤鐵路運輸成本(從大同至秦皇島)增加11元。在當前煤炭供需寬松的背景下,物流成本的上漲難以轉移給下游,多將由煤企自身消化,煤炭企業面臨更大的成本壓力,維持行業“中性”評級。
中銀國際研究員唐倩也表示,節后復工,需求恢復,港口煤價上漲,庫存小幅下降,但主要是修復性的。截至2月18日,秦皇島5500大卡動力煤價格上漲30元至535元,由于庫存仍在高位,價格上漲受到抑制;此外,與港口煤價形成對比的是:產地煤價大范圍明顯下跌。焦煤價格受到鋼鐵價格走低的影響繼續下跌,山西焦煤集團2月份第二次下調價格50元左右。后市煤炭板塊仍為弱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