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柴油荒”下柴油價格的混亂,尤其是央企中石油和中石化無視限價政策將柴油炒出天價,發改委終于忍無可忍了。
11月23日,國家發改委公布了部分在檢查中發現的柴油價格違法典型案件,并處罰了包括中石油和中石化在內的6家企業。此招一出,中石油和中石化隨即回應將在12月結束柴油緊張局面,同時市場層面也開始有所緩解,而汽柴油批發價均應聲而下。
與此同時,成品油調價窗口也再次開啟,但抑制漲價和促進資源流通已成為當務之急,發改委陷入了糾結的兩難之中。
“天價”柴油惹怒發改委
11月23日,國家發改委通報了6起近期查處的柴油價格違法典型案件,這6起案件牽涉方包括中石油、中石化兩大巨頭地方分公司,以及4家地煉企業。其中,金誠石化以每噸6890元至8180元不等的價格銷售0號柴油,比規定價格每噸高出1元至635元,共計銷售8393噸,多收價款283萬元,其他企業多收款額均在數萬元至數百萬元不等。對這些價格違法案件,國家發改委已責成當地價格主管部門依法從重從快予以嚴肅處理,除沒收高價售油多收價款外,最高處以5倍的罰款。
而讓發改委此次怒氣沖冠的主要原因是近段時間部分地區柴油荒出現后,一些成品油生產經營企業為了追逐利益最大化,不惜違法抬高柴油價格,超過國家批零價差標準較大幅度,甚至出現了天價柴油。
“發改委處罰了幾個邊角企業,只觸及了冰山一角,近段時間市場上柴油批發價基本上很少有低于發改委最高限價的,成品油批發企業可以說是在集體違法了,發改委要抓還真是抓不過來。”中國能源網CEO韓曉平說。
成品油批發市場信息顯示,11月柴油最緊張的時期,柴油價格持續維持在高于8000元/噸的高價上,部分企業甚至報出了上萬元/噸的批發天價,大大突破了政府批零價差標準。據統計,近段時間,市場柴油實際批發價格與國家規定的柴油最高零售限價均價之間的價差最少也超過400余元/噸。
“地方煉廠和貿易商柴油價漲得最厲害,那些遠超過國家限定的最高批發價的高價都是他們報出來的。”兩大集團一內部人士認為。
不過韓曉平認為,主要是因為成品油市場的資源壟斷,使得資源控制在少數人手中,從而才會出現了囤積居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