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持續加大鉆機動力氣化項目推廣應用力度,截至6月底,中國石油集團
濟柴動力總廠與海南中油深南
石油技術開發有限公司簽訂的26臺鉆井用天然氣發動機的合同已陸續發貨,并在中國石油海南福山油田9個鉆井隊開始進行換裝。這是在福山油田
LNG動力鉆機氣化先導試驗項目取得成功后,濟柴大規模用氣體動力發動機給鉆機換裝“綠色心臟”。
隨著天然氣業務的發展和CNG、LNG天然氣技術的日新月異,改變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以天然氣作燃料,最大限度地降低鉆井成本,實現“以氣代油”的目標已經變得可能。濟柴作為集團公司唯一的內燃機研發制造企業,以為石油鉆探提供新型動力裝備為己任,從“全面保障中國石油”的戰略高度,早預見、早策劃,鉆井用天然氣發動機研制項目2009年4月正式啟動,6月獲得集團公司立項。
將天然氣發動機用于油氣鉆探在世界上尚無先例,能否解決天然氣發動機的天然氣燃燒速度比柴油慢,提高其動力性和工況適應性這一重大技術難題,是該項目成功的關鍵。濟柴研發與銷售人員先后奔赴蘇里格、海南等地區的鉆井隊及勘探設計院進行深入調研。根據鉆井工況,研發人員制定了天然氣發動機優選設計方案,圍繞提高天然氣發動機的動力性和對鉆井突變負荷的響應性展開攻關,他們選用3000系列大功率天然氣機來增加動力儲備;采用變矩器輸出傳動方式,降低轉速來提高扭矩,克服負荷突變對氣體機的影響;對發動機增壓器及控制系統全面升級,強化發動機在鉆井工況下的抗沖擊負載的能力。經過項目組研發人員半年多的艱苦努力和20多次臺架試驗,終于攻克了這一國內外同行業尚未解決的技術難題。與此同時,LNG液態天然氣的供氣模塊的設計制造和
鉆井平臺底盤換裝等機組配套工作,也全部按計劃完成。在世界上開創了以天然氣發動機作為鉆井動力的先河。
對濟柴鉆井用天然氣發動機,項目先導試驗現場總指揮劉冬如數家珍:氣體發動機完全可以替代柴油機進行各種工況的鉆井作業;用氣體發動機鉆井可以充分利用天然氣資源,起到降耗、減排的功效,能夠大幅度降低鉆井燃料成本,經濟效益顯著;氣體發動機比柴油機噪聲小、自動化程度高,排氣沒有冒黑煙現象,不僅可以減少鉆井員工的勞動強度,保護鉆井員工的身體健康,而且有利于減少對環境的污染;一輛50立方米的LNG運輸車所裝的天然氣,可供鉆井隊在2000米以上深度時工作5至6天,用LNG作燃料不存在供應問題。
據初步統計,使用以LNG為燃料的天然氣發動機替代柴油機鉆井,一個鉆井隊每年可節省燃料費300多萬元,年減排總量約25噸。集團公司高度重視鉆井氣化項目的推廣。今年3月8日,集團公司工程技術分公司在海南組織召開濟柴氣體發動機鉆井項目現場推廣會。3月31日,集團公司在濟南召開了天然氣業務發展利用座談會。為實現節能減排目標,集團公司持續加快推廣鉆機動力氣化項目。5月18日,集團公司在北京召開鉆機動力氣化先導試驗總結及推廣會,確定以海南先導試驗的成功經驗,選擇蘇里格油區為示范試驗區塊實施百臺鉆機氣化項目,并討論在其他油田區塊進行鉆機氣化推廣所采取的換裝總體解決方案。
鉆機動力氣化項目備受各方高度關注,許多油田和鉆探公司近期紛紛到濟柴調研,商討換裝方案。中國石油繼海南福山油田采購首批28臺機組天然氣發動機之后,長慶、新疆、華北、冀東等油田也先后與濟柴簽訂了天然氣發動機采購合同。日前,濟柴動力總廠又與用戶簽訂了蘇里格油區實施百臺鉆機氣化項目采購協議。
中國石油一直把天然氣業務作為戰略性、成長性的業務,天然氣業務是未來業務發展的方向和亮點。把天然氣動力裝備做大做強,不僅會為提高核心競爭力、降低成本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會提升集團公司裝備制造業的整體競爭力,對推動天然氣的綜合利用和天然氣業務的發展具有戰略意義。
濟柴動力總廠廠長、黨委書記姜小興告訴記者,濟柴將繼續加快完善氣體機
鉆井設備的系統配套、標準化的制定,為快速推廣應用做準備,同時加快開展與油田相關的擴展動力設備研制和開發船舶氣體動力設備的立項工作,打造成與中國石油地位相稱的天然氣能源動力裝備的主流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