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在其國際化路上,如何通過不同的垂直整合模式掌握產業鏈主導權
今天的商業競爭,已經從企業之間的競爭,變成產業鏈之間的競爭。
特別是致力于國際化、參與全球供應鏈的企業,大都處于產業鏈中間環節,成本上容易受制于原料供應商,價格上又受制于品牌銷售商。那么,企業在其國際化路上,如何通過不同的垂直整合模式掌握產業鏈主導權呢?
垂直整合條件與方向
可以進行垂直整合的企業是那些制造產業鏈最終產品的企業,而不是零部件供應商或原料供應商。輪胎廠和涂料制造商,是不大會去整合整個能源產業鏈的。目前知名的跨國企業普遍實行的是一體化經營,其業務幾乎覆蓋石油產業鏈的所有環節,都有整合產業鏈、爭奪掌控權的可能。
對于制造產業鏈最終產品的企業,垂直整合可以往上控制原料供應,也可以往下協調產品銷售渠道和物流保障。垂直整合的方向應當是盡可能地往產業鏈下游延伸,盡可能地靠近終端消費者。
企業生存的根本在于為客戶創造價值,一切商業競爭的成敗也取決于消費者愿不愿意為產業鏈最終產品與服務埋單。因此,了解終端消費者的需求,也就掌握了產業鏈發展方向,就能對產業鏈終端產品與服務的定價有發言權、定價權,從而爭取企業利潤最大化。
加拿大赫斯基能源公司在過去的十幾年里始終保持每年10%以上的增長率,并于2009年成為《財富》500強企業。其制勝法寶就是它全程擁有的產業鏈。該公司不僅擁有儲量豐富的油砂區塊,而且還擁有煉油廠和分布于加拿大各地的加油站。產業鏈流暢使得這個公司從原料生產、煉制、物流,到終端零售只需要很短時間,且成本很低。公司從自己所擁有的終端零售業務了解市場需求和變化,并通過全程擁有的供應鏈保證其作出快速反應,從而對市場需求給予引導和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