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底,中國的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已由2000年的2.76億噸猛增至4.77億噸,穩居世界第二位,中石化已成為世界第三大煉油公司。
據中國化工報6月9日報道,中國煉油工業自世紀之交國內石油工業大重組以來,在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經濟快速發展的推動下,克服各種困難,迅速崛起。在全球金融危機中率先走出了低谷,實現了回升復蘇。目前,中國已成為世界煉油工業的主要亮點、熱點地區和重要組成部分。總體看,中國煉油工業呈現以下五個方面的主要特點:
煉油能力繼續快速增長
截至2009年底,中國的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已由2000年的2.76億噸猛增至4.77億噸,穩居世界第二位。在進入新世紀的頭10年中,中國煉油能力激增了72.8%,成為新中國成立60年來煉油能力增量最大、增速最快的10年。中石化現已成為世界第三大煉油公司,中石油也已發展成為世界第八大煉油公司。2009年,中石化和中石油原油年一次加工能力分別達到2.235億噸和1.425億噸,分別占全國產能的46.9%和29.9%。2009年5月中海油興建的1,200萬噸/年的惠州煉廠投產,煉油能力增至1,950萬噸/年,占全國產能的4.1%。地方煉廠2008年總煉油能力達8,805萬噸。
煉廠規模不斷擴大、集約化程度持續提高
目前中國已形成17個千萬噸級煉油基地,國內煉油能力千萬噸級以上的煉油廠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已占全國總加工能力的近50%。大連石化和鎮海煉化兩家煉油企業煉能達到2,000萬噸/年。另有一批千萬噸級煉油基地正在加緊建設或籌劃中。到2010年,中國將形成20個左右千萬噸級原油加工基地,其合計加工能力占全國總能力的65%;煉油企業平均規模達到570萬噸/年。中國已形成了一批大型煉化一體化的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