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深山前鉆井是長期制約
塔里木油田在實現效益勘探的一大難題,空氣鉆井的引進初步克服地層出水、礫石巖層等這些世界性開發難題之后,接連在6口井的鉆進中打出了“中靶上環”, 鉆井速度提高到原來的12倍,平均鉆井周期比過去縮短100天。目前,塔里木油田期待已久的山前井防斜、提速成真。
庫車山前勘探與開發是塔里木油田實現油氣發展規劃的重要戰場之一,也是落實
西氣東輸萬億立方米天然氣資源的保障地。但是,由于該區塊探井
地質構造復雜,深厚5000米左右的礫石巖層讓
鋼鐵鉆頭無能為力。據資料統計顯示,僅庫車坳陷大北區塊
完井的十幾口井中,其平均鉆井周期為2年左右。其中,設計井深為6230米的大北6井是塔里木盆地庫車坳陷克拉蘇構造帶西段大北1氣田大北6構造點上的一口預探井,與同區塊探井地質構造一樣,普通牙輪鉆頭一天只能“啃”下10米至20米進尺,一年累計下來進尺不到4000米。塔里木油田在庫車凹陷礫石層鉆井緩慢的速度和較高成本,嚴重制約著建設大油氣田
勘探開發的進程。
塔里木油田在多次理論研究后引進了空氣鉆井技術,最初在羅西1井和滿東2井展開先導性試驗。雖然在兩口井中嘗試到了控制井斜、提速、節約成本的甜頭,但由于受當時地質認識、技術指導性等因素限制,空氣鉆井的應用隨之夭折。
2009年開始,塔里木油田在逐步摸索空氣鉆井的基礎上,為實現中國石油股份公司和塔里木油田提出的“縮短鉆井周期100天”的目標,進一步展開了探索。在累計國內外眾多經驗后,塔里木油田把大北6井的空鉆作為“叫醒”地宮的利器,乘勢在大北6井拉開第一階段試驗。結果表明,這個公司不但創造了該區塊日進尺188米的最高鉆進,而且使空氣鉆井在擊破礫石層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地層出水是空氣鉆井的又一“死敵”。按專家的說法:地層出水量每小時達到5立方米,就無法進行空氣鉆。今年年初,塔里木油田優選了位于庫車山前的大北5井開展試驗,并集成采用吸水劑等技術措施,克服了地層出水量超過150立方米等難題,首次完成了527.8米鹽水層試驗井段,鉆井質量達到施工設計要求,并創出油田氣體鉆井水層井段最長紀錄,最終完成了氣體鉆井階段挑戰目標。
空氣鉆井技術的引進,為塔里木鉆井提速提供了強大動力。4月份,塔里木油田在大北6井進行第二個階段試驗,僅用14天168.3小時完成了1110米試驗井段,平均機械鉆速每小時達6.59米,與同井
泥漿鉆井相比,鉆速提高到原來的12倍,創下全國311.2毫米井眼氣體鉆井進尺最深紀錄,為塔里木盆地山前礫石層的鉆井提速打開了先河。
日前,塔里木油田已在大北204井使用空氣鉆井開鉆,開鉆12小時累計進尺109米,使山前礫石層段的鉆速徹底告別了“蝸牛時代”,達到了平均鉆井周期比過去縮短100天的目標。